攻坚克难勇担当 奋勇争先创一流——东方市深化拓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综述
自“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开展以来,东方市坚持以上率先、全员参与,注重机制融合、力量整合、措施联合,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一线、项目建设一线、企业生产一线排查“堵点”、破解难题,推进了一批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推动一批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办成了一批事关企业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干部作风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和转变,人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活动的成效正转化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源动力。
坚持“三个结合”,高位推动“聚合力”
坚持高站位、抓部署、压责任相结合。东方市坚持将“查破促”活动与干部能力提升建设、“揭榜挂帅”攻关行动、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推进会等专题研究解决突出问题,逐级压实问题整改责任。目前,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工作8次。特别是召开两次推进会,以案例分析会的形式研究解决营商环境、项目推进等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书记田丽霞同志和市长卢胜同志分别带头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查找堵点问题,认领了东方市农业品牌化发展体系不健全和东方临港产业园管理体制不顺等“堵点”问题。同时,15名市领导分别牵头负责50个“堵点”问题,形成了以上率下、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
坚持联动抓、例会推、现场督相结合。一体推进市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和“查破促”活动,建立“周调度+月汇报+季总结”工作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实行每月定期督导和不定期明察暗访机制,确保问题持续跟踪整改。开展“堵点”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针对2021年度已完成的“堵点”问题进行“回头看”,实地验收问题整改成效,确保问题整改转化不反弹。扎实开展阶段性考评工作,注重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实现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全覆盖。
坚持领导带、自主查、深入改相结合。市级领导干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深入服务群众一线和产业项目现场查摆难点、堵点问题,严格对照“具体性、代表性、系统重要性”三个特征找准问题堵点,针对问题定措施、定时间,确保“堵点”问题整改到位。各级单位领导干部及时响应、迅速行动,结合各自行业特点、职能职责,深入基层、生产一线、项目现场、窗口单位、管理服务对象,深入查摆“堵点”问题,努力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三个紧盯”,分类施策“破难题”
紧盯重点任务“统筹推”。聚焦当前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引导各级各部门建立系统思维,以超常规工作举措推动各类工作从快从速高质量完成。比如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针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偏低且不稳定等问题,东方市采取建立驿站+党建联盟、驿站+商圈、驿站+商会、科技+驿站等模式,在10个乡镇及华侨经济区建成11个各具特色的就业驿站,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用工对接平台,让劳动者在家门口享受求职登记、岗位推介、职业培训、劳务输出等一站式就业服务。2022年6月10日揭牌以来已对接实现务工5万多人次。
紧盯突出问题“联合推”。坚持全市“堵点”问题“一盘棋”统筹抓整改,采取召开“碰头会”、专题会议研究和现场联合办公等方式,联合推动突出问题高效整改。比如,在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搬迁工作中,东方市从全市统筹抽调74名干部组成15支苗村生态搬迁攻坚组进驻苗村开展政策宣传、搬迁动员、对接服务,采取包户方式全力推进苗村生态搬迁攻坚工作,顺利于7月底全面完成搬迁任务。
紧盯遗留难题“分步推”。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建立“阶段性”工作任务和“长期性”工作措施的方式,稳步推动历史遗留问题有效整改。比如,针对滨海片区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设施老旧残缺、交通路网拥堵不便等问题,东方市启动滨海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成立11个征收小组,组织80多名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开展思想动员、政策讲解和调查核实工作,目前正稳妥推进房屋征收补偿和房屋依法拆除工作,历任班子想推动而未能推动的重大民生工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坚持“三个创新”,动态跟踪“抓问效”
创新督导方式。研究制定督导工作方案,细化督导内容为4大方面16项举措,成立3个督导组,每月定期督导和不定期明察暗访,针对各类“堵点”问题整改情况采取“点对点”的方式逐项进行实地督查。对督导发现问题实行下单、跟单、销单“三单”闭环管理,确保问题持续跟踪整改到位。目前,全市3个督导组已完成10轮全覆盖督导工作。
创新验收方式。结合制度“立改废”和流程再造工作,制定东方市“堵点”问题整改流程图,“一对一”对拟公示已解决问题清单开展考核验收。分阶段分步骤对问题整改进行“初核+复核+现场验收”,严禁“面上整改”“虚假整改”,确保问题整改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截至目前,2022年93条“堵点”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办结率为100%。
创新宣传方式。推行“周专报+月专题+季专场”宣传模式,大力挖掘和宣传各单位开展“查破促”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在全市主要街区6面户外LED大屏和100余家商超门店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在政府办公区、城区和农村等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横幅、标语等300余条,全方位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大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目前,中央级、省级等平台媒体报道刊发东方市活动信息220篇,市级媒体宣传报道活动信息269篇,市活动办编发专题活动简报30期。
坚持“三个统筹”,融入中心“促发展”
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步增长。在推进“查破促”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注重加强学习实践、锤炼过硬本领,能力作风得到有效提升、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激发,苦干实干奋勇争先氛围日渐浓厚,有效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12亿元,同比增长4.9%,增加值增速排名全省第二;累计出岛瓜果菜119.7万吨,排名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94.23亿元,同比增加18.58亿元,增长24.6%,增速排名全省第三。比如,6月9日,东方临港产业园工委会、管委会正式揭牌,成为海南自贸港第12个重点园区。目前,已有26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建成投产运营企业15家,今年1月至10月,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9.12亿元,同比增长23.2%。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一手打伞,一手干活”,开展东方市经济恢复提振百日大行动集中开工、竣工活动,开工项目29个、总投资343.08亿元,竣工及投产项目3个、总投资58.76亿元。11月30日,明阳东方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竣工,全球首台7MW级抗台风漂浮式风机和海南首个10MW海上大兆瓦风电机组正式下线,海南首个海上风电立体化融合开发示范项目也同时开工。
统筹推动营商环境水平持续稳步优化。各级各部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用心用情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堵点难题,企业对东方市营商环境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比如,开展“万名干部下企业”服务行动,分批次选派500名干部分别到企业和项目现场进行“一对一”服务。在全市设立47名企业首席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着力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出台《东方市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试行)》,完善全流程、全覆盖的低风险项目改革,缩短工业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60个工作日压缩为7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完成“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窗口设立,报装接入环节优化为2个工作日内完成,城区5G网络已全覆盖,乡村5G网络热点区域覆盖。出台小微企业续贷政策,推出商户贷、结算贷、税务贷、抵押快贷等产品,采取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授信方式,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渡难关。减少开办企业环节和时间,将6个环节压缩简化为1个流程,实现一次性推送,时间压缩至1天,全市累计市场主体达50352户,同比增长22.63%。
统筹推动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持续稳步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比如,东方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以“政府+企业”模式积极引进的南繁制种龙头企业,在东方市感城镇采用全流程托管模式,帮助上千户农户“种田”近万亩,平均每亩可增收2000元。又如,东方市在各村(居)通过定点、巡回和常态设点等方式开展“2+3”健康服务包相关疾病免费筛查工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诊断、治疗、管理等服务。东方市公安局创新推行“一窗通办”模式,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网上服务等,解决8小时以外群众办事难的问题,以“一窗通办”新模式打造便民服务“新高地”。目前,已通过窗口预约办理事项600余项,上门服务800余人次,延时服务1300余人次,智能导办1000余项,代收代办500余项。市感恩学校积极探索“常规教学+法治教育+职业教育+养成教育”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专门教育+社区(家庭)帮教”相互衔接的动态化转化处理机制,引导和促进未成年人逐步适应并重新回归社会。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东方市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办事服务、排忧解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现代化西南部中心城市建设中不断开创新局面!(陈建峰 苏颜峰)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福建建阳:浓浓端午情,高速志愿显温情
2022-06-26 17:18 - 福建南安深化应急管理数字化改革
2022-06-26 17:39 - 智能化改造让武汉老字号产能提升三倍
2022-06-26 17:14 - 市场回暖 活力渐显 来自长三角的一线经济信号
2022-06-26 17:37 - 衡水市故城县把就业培训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2022-06-26 17:39 - 北京灵活就业人员可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2022-06-26 17:4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