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以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4年初,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教育局上榜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该区曾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区)。近年来,郾城区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19.84亿元,初步实现了教育均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提升。
整体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郾城区落实《漯河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年)》《郾城区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市委、市政府在城区实施20所民生校建项目中,郾城区顺利完成6所学校新(扩)建任务,总投资13.6亿元,并接管龙湖学校。此外,郾城区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强化以城带乡,全区改、扩建农村标准化中小学寄宿制学校22所,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投入资金达9881.6万元。
补齐短板,推进办学设施标准化
郾城区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2023年,全区小学与初中的起始年级已全面消除超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消除大班额。郾城小学、郾城中学、嫩江路小学等义务教育学校均已按照省级一类标准,配套建设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等各类功能活动室,充分满足各项教学需求,高标准打造现代化学校。为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数字教育平台体系,区教育局协调电信公司投入2000万元对30所学校网络升级提速,全区实现“三通建设”覆盖率100%。
健全队伍,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
区教育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县管校聘工作核减部分农村中小学编制,为城区中小学调整教职工编制近600名,有效解决城区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问题。制定出台《漯河市郾城区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实施方案》,评选推荐出校长136名,完成校长职级制改革任务;制定出台《郾城区教育系统开展争创“名师、名校长”活动的实施方案》,实施“名师带动工程”“青蓝工程”,举行“人人讲公开课”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育并举,推进教育内涵特色化
郾城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文化立校+‘五育并举 融和致美’”的育人模式。2022年1月,郾城区作为县区唯一代表,在全省“双减”工作寒假视频调度会上进行发言并介绍经验做法,5月郾城区先后荣获“漯河市首批课后服务示范区”“河南省首批课后服务示范区”“漯河市首批五育并举实验区”。
目前,全区已涌现出一批“五育并举”特色校,昆仑路小学、区第二实验小学创建为“国家书法教育示范校”;龙湖学校创建为“河南省书香校园”;太行山路小学、新店镇第一中心小学在校园内利用闲置土地创办“劳动实践基地”;西南街小学创办劳动积分银行,学生凭自己的劳动积分可以兑换相应学习用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劳动热情;太行山路小学、淞江许洼小学、龙城镇中心小学等10余所学校成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沙北向阳小学、裴城镇中心小学创建河南省武术特色学校;郾城实验中学、郾城小学、昆仑路小学等学校通过举办科技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做手工、书画创作、科技小发明等多彩舞台。
促进公平,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
近年来,郾城区严格规范招生计划和招生方式管理,坚持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资助帮扶制度,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实施“1+1+N帮扶”计划,打造6个优质义务教育集团,分层次、分类别进行城区带农村、强校带弱校行动,实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张琳峥 孟文浩 赵恒辉)
拓展阅读
热门文章
- 福建建阳:浓浓端午情,高速志愿显温情
2022-06-26 17:18 - 福建南安深化应急管理数字化改革
2022-06-26 17:39 - 智能化改造让武汉老字号产能提升三倍
2022-06-26 17:14 - 市场回暖 活力渐显 来自长三角的一线经济信号
2022-06-26 17:37 - 衡水市故城县把就业培训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2022-06-26 17:39 - 北京灵活就业人员可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
2022-06-26 17:40
推荐阅读